主要介绍一下利用matrix函数和rep生成矩阵

在R语言中可以使用matrix()函数来创建矩阵,其语法格式如下:

matrix(data=NA, nrow = 1, ncol = 1, byrow = FALSE, dimnames = NULL)

参数含义如下:

data:矩阵的元素,默认为NA,即未给出元素值的话,各项为NA
nrow:矩阵的行数,默认为1;
ncol:矩阵的列数,默认为1;
byrow:元素是否按行填充,默认按列;
dimnames:以字符型向量表示的行名及列名。

rep函数是R语言中重复操作的函数

rep(x,times,each,length.out)
x:代表的是你要进行复制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向量或者是一个因子。
times:代表的是复制的次数,只能为正数。负数以及NA值都会为错误值。复制是指的是对整个向量进行复制。
each:代表的是对向量中的每个元素进行复制的次数。
length.out:代表的是最终输出向量的长度。

下面我们利用这两个函数生成特定的矩阵

> matrix(rep(1:4,times = 2),nrow = 4 , ncol = 2 ,byrow =T)
   [,1] [,2]
[1,]  1  2
[2,]  3  4
[3,]  1  2
[4,]  3  4
> matrix(rep(1:4,times = 2),nrow = 4 , ncol = 2 ,byrow =F)
   [,1] [,2]
[1,]  1  1
[2,]  2  2
[3,]  3  3
[4,]  4  4

从上面两个执行结果,可以看出,rep生成的是一行向量,matrix把一行的向量按照byrow蚕食指定的填充方向填充

下面我们生成一个4×4的矩阵,要求矩阵的每个位置上的元素等于1/(i+j-1),体会rep两个参数的含义

> I <- matrix(rep(1:4,times = 4),nrow = 4 , byrow = F)
> J <- matrix(rep(1:4,each = 4),nrow = 4 , byrow = T)#实际上J是I的转置
> A <- 1/(I+J-1)
> A
     [,1]   [,2]   [,3]   [,4]
[1,] 1.0000000 1.0000000 1.0000000 1.0000000
[2,] 0.3333333 0.3333333 0.3333333 0.3333333
[3,] 0.2000000 0.2000000 0.2000000 0.2000000
[4,] 0.1428571 0.1428571 0.1428571 0.1428571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