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前言
  • 1、一维数组的创建和初始化
    • 1.1 一维数组的创建
    • 1.2 一维数组的初始化
    • 1.3 一维数组的使用
    • 1.4 一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
  • 2、二维数组的创建和初始化
    • 2.1 二维数组的创建
    • 2.2 二维数组的初始化
    • 2.3 二维数组的使用
    • 2.4 二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
  • 3、数组越界
    • 4、数组作为函数参数
      • 4.1 冒泡排序函数的错误设计
      • 4.2 数组名是什么?
      • 4.3 对数组名的用法进行总结
      • 4.4 冒泡排序函数的正确设计
    • 总结

      前言

      本文主要介绍数组相关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

      • 一维数组的创建和初始化
      • 一维数组的使用
      • 一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
      • 二维数组的创建和初始化
      • 二维数组的使用
      • 二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
      • 数组越界
      • 数组作为函数参数

      1、一维数组的创建和初始化

      1.1 一维数组的创建

      数组是一组相同类型元素的集合,数组的创建方式:

      //type_t 是指数组的元素类型
      //const_n 是一个常量表达式,用来指定数组的大小
      type_t arr_name [const_n];
      
      //代码1
      int arr1[10];
      //代码2
      int count = 10;
      int arr2[count];//数组不要放变量
      //代码3
      char arr3[10];
      float arr4[1];
      double arr5[20];
      

      注:数组创建,在C99标准之前, [ ] 中要给一个常量才可以,不能使用变量。在C99标准支持了变长数组的概念。

      1.2 一维数组的初始化

      数组的初始化是指,在创建数组的同时给数组的内容一些合理初始值(初始化)

      int arr[10] = {0};
      int arr1[10] = {1,2,3};
      int arr2[] = {1,2,3,4};
      int arr3[5] = {1,2,3,4,5};
      char arr4[3] = {'a',98, 'c'};//字符串也是通过数组定义的
      char arr5[] = {'a','b','c'};//字符串也是通过数组定义的
      char arr6[] = "abcdef";//字符串也是通过数组定义的
      

      数组在创建的时候如果想不指定数组的确定的大小就得初始化。数组的元素个数根据初始化的内容来确定。

      仔细对比下面5个数组:

      	char arr1[] = "abc";
      	char arr2[3] = { 'a','b','c' };
      	char arr3[] = { 'a','b','c' };
      	char arr4[4] = { 'a','b','c' };
      	char arr5[] = { 'a','b','c','\0' };
      
      	printf("%s\n", arr1);
      	printf("%s\n", arr2);
      	printf("%s\n", arr3);
      	printf("%s\n", arr4);
      	printf("%s\n", arr5);
      	printf("\n");
      	printf("%d\n", sizeof(arr1));
      	printf("%d\n", sizeof(arr2));
      	printf("%d\n", sizeof(arr3));
      	printf("%d\n", sizeof(arr4));
      	printf("%d\n", sizeof(arr5));
      

      对比下面两图可知,字符串以字符 ‘\0’ 为结尾:

      • arr1 用双引号存储字符串时,末尾有隐藏的 ‘\0’ ,字符串长度为4
      • arr4 规定了字符串的长度,末尾也有隐藏的 ‘\0’ ,字符串长度为4
      • arr5 规直接末尾添加了 ‘\0’ ,字符串长度为4
      • arr3 和 arr4都是只有三个字符,字符串长度为3,但是末尾没有 ‘\0’ ,字符串没有结束,打印出来后面是乱码的

      下面两图的结果能清楚的表示,上面5中定义的区别,因此,推荐使用数组arr1的方式定义字符串。

      C语言数组超详细讲解上

      C语言数组超详细讲解上

      1.3 一维数组的使用

      对于数组的使用我们之前介绍了一个操作符: [ ] ,下标引用操作符。它其实就数组访问的操作符。

      int main()
      {
      	int arr[10] = {0};//数组的不完全初始化
      	//计算数组的元素个数= 整个数组的大小/数组首元素的大小
      	int sz = sizeof(arr)/sizeof(arr[0]);
      	//对数组内容赋值,数组是使用下标来访问的,下标从0开始。所以:
      	int i = 0;//做下标
      	//for(i=0; i<sz; i++)//这样也行
      	for(i=0; i<10; i++)
      	{
      		arr[i] = i;//给数组元素初始化
      	}
      	//输出数组的内容
      	for(i=0; i<10; ++i)
      	{
      		printf("%d ", arr[i]);//打印数组
      	}
      	return 0;
      }
      

      数组是使用下标来访问的,下标是从0开始。 数组的大小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的。

      1.4 一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

      接下来探讨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

      int main()
      {
      	int arr[10] = { 1,2,3,4,5,6,7,8,9,10 };
      	//打印数组中的每个元素的地址
      	int i = 0;
      	int sz = sizeof(arr) / sizeof(arr[0]);
      	for (int i = 0; i < sz; i++)
      	{
      		printf("%d ", arr[i]);
      	}
      	printf("\n");
      	int* p = &arr[0];//元素首地址
      	for (int i = 0; i < sz; i++)
      	{
      		printf("%d ", *(p++));//地址加1
      	}	
      	return 0;
      }
      

      两种打印数组的方式都可以,结果相同:

      C语言数组超详细讲解上

      int main()
      {
      	int arr[10] = { 1,2,3,4,5,6,7,8,9,10 };
      	//打印数组中的每个元素的地址
      	int i = 0;
      	int sz = sizeof(arr) / sizeof(arr[0]);
      	int* p = &arr[0];//元素首地址
      	for (int  i = 0; i < sz; i++)
      	{//打印地址
      		printf("&arr[%d]=%p <==> %p\n", i, &arr[i], p++);
      	}
      	return 0;
      }
      

      输出结果见下图,随着数组下标的增长,元素的地址,也在有规律的递增。整形数组每个元素占4个字节,共10个元素,总共40个字节。所以相邻元素的地址依次递增4个字节。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数组在内存中是连续存放的。

      C语言数组超详细讲解上

      C语言数组超详细讲解上

      2、二维数组的创建和初始化

      2.1 二维数组的创建

      //数组创建
      int arr[3][4];
      char arr[3][5];
      double arr[2][4];
      

      2.2 二维数组的初始化

      //数组初始化
      int arr[3][4] = {1,2,3,4};
      int arr[3][4] = {{1,2},{4,5}};
      int arr[][4] = {{2,3},{4,5}};//二维数组如果有初始化,行可以省略,列不能省略
      int arr1[][5] = { 1,2,3,4,5,6 };//不完全初始化
      int arr2[][5] = { {1,2},{3,4},{5,6} };
      char ch[5][7];
      int arr[4][5] = { 0 };
      

      2.3 二维数组的使用

      二维数组的使用也是通过下标的方式

      int main()
      {
      	int arr2[][5] = { {1,2},{3,4},{5,6} };
      
      	for (int i = 0; i < sizeof(arr2) / sizeof(arr2[0]); i++)//打印二维数组
      	{
      		//int j = 0;
      		for (int j = 0; j < sizeof(arr2[0]) / sizeof(arr2[0][0]); j++)
      		{
      			printf("%d ", arr2[i][j]);
      		}
      		printf("\n");
      	}
      	return 0;
      }
      

      C语言数组超详细讲解上

      2.4 二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

      像一维数组一样,打印二维数组的每个元素

      int main()
      {
      	int arr[3][5] = { {1,2},{3,4},{5,6} };
      	for (int i = 0; i < 3; i++)
      	{
      		int j = 0;
      		for ( j = 0; j < 5; j++)
      		{
      			printf("&arr[%d]{%d]=%p\n", i, j, &arr[i][j]);//地址是连续的
      		}
      	}
      	return 0;
      }
      

      二维数组的地址在内存中也是连续的,相邻元素依次相差4个字节,&arr[0][3]与&arr[1][0]是相连的。

      C语言数组超详细讲解上

      C语言数组超详细讲解上

      3、数组越界

      • 数组的下标是有范围限制的
      • 数组的下规定是从0开始的,如果数组有n个元素,最后一个元素的下标就是n-1。所以数组的下标如果小于0,或者大于n-1,就是数组越界访问了,超出了数组合法空间的访问
      • C语言本身是不做数组下标的越界检查,编译器也不一定报错,但是编译器不报错,并不意味着程序就是正确的,所以程序员写代码时,最好自己做越界的检查
      • 二维数组的行和列也可能存在越界。
      int main()
      {
      int arr[10] = {1,2,3,4,5,6,7,8,9,10};
      int i = 0;
      for(i=0; i<=10; i++)
      {
      printf("%d\n", arr[i]);//当i等于10的时候,越界访问了
      }
      return 0;
      }
      

      4、数组作为函数参数

      往往我们在写代码的时候,会将数组作为参数传个函数,比如:要实现一个冒泡排序函数,将一个整形数组排序

      4.1 冒泡排序函数的错误设计

      //方法1:
      void bubble_sort(int arr[])//接受数组
      {//计算数组的长度
      	int sz = sizeof(arr)/sizeof(arr[0]);
      	int i = 0;
      	for(i=0; i<sz-1; i++)
      	{
      		int j = 0;
      		for(j=0; j<sz-i-1; j++)
      		{
      			if(arr[j] > arr[j+1])
      			{//前者比后者大,则两者交换
      				int tmp = arr[j];
      				arr[j] = arr[j+1];
      				arr[j+1] = tmp;
      			}
      		}
      	}
      }
      int main()
      {
      	int arr[] = {3,1,7,5,8,9,0,2,4,6};
      	bubble_sort(arr);//将数组作为参数传递
      	for(i=0; i<sizeof(arr)/sizeof(arr[0]); i++)
      	{
      		printf("%d ", arr[i]);
      	}
      	return 0;
      }
      

      结果见下图,没有达到预期的排序效果。

      C语言数组超详细讲解上

      按下F10进入调试界面,按F11进行单步调试,会发现主函数中的数组是10个元素,这是自己定义的,没有问题。

      C语言数组超详细讲解上

      但是将数组当作参数传递给函数bubble_sort会发现,函数接受的数组只包含首元素3。

      C语言数组超详细讲解上

      因此计算数组长度sizeof(arr)时,结果长度是4,不再是原来主函数里的40了。

      C语言数组超详细讲解上

      调试之后可以看到 bubble_sort 函数内部的 sz ,是1。

      所以数组作为函数参数的时候,不是把整个数组的传递过去。

      这种情况之前在C语言函数超详细讲解上篇中 4.3.3 二分查找中就具体分析过。

      4.2 数组名是什么?

      int main()
      {
      	int arr[10] = { 1,2,3,4,5,6,7,8,9,10 };
      	printf("%p\n", arr);//首元素的地址
      	printf("%p\n", arr+1);//+1指向第二个元素
      
      	printf("%p\n", &arr[0]);//首元素的地址
      	printf("%p\n", &arr[0]+1);+1//指向第二个元素
      
      	printf("%p\n", &arr);//整个数组的地址
      	printf("%p\n", &arr+1);
      
      	return 0;
      }
      

      运行结果见下图:

      • 数组名就是首元素的地址,用指针接收
      • 对数组名求地址,是整个数组的地址
      • &arr的地址和 &arr+1 的地址相差28,这是16进制,转化为2进制就是 40了,这正是数组的长度,包含10个元素

      C语言数组超详细讲解上

      C语言数组超详细讲解上

      4.3 对数组名的用法进行总结

      • sizeof(数组名),计算整个数组的大小,sizeof内部单独放一个数组名,数组名表示整个数组。
      • &数组名,取出的是数组的地址。&数组名,数组名表示整个数组。
      • 除此1,2两种情况之外,所有的数组名都表示数组首元素的地址。

      4.4 冒泡排序函数的正确设计

      上述代码当数组传参的时候,实际上只是把数组的首元素的地址传递过去了。

      所以即使在函数参数部分写成数组的形式: int arr[] 表示的依然是一个指针: int *arr 。因为地址可以用指针就收。

      那么,函数内部的 sizeof(arr) 结果是4。数组长度应该放在主函数中进行计算。

      下面对4.2 进行改进,有时候数组元素本身就是按一定顺序排好的,只需第一轮判断即可:

      void bubble_sort(int* arr, int sz)
      {
      	//排序坐外面的大循环次数
      	int i = 0;
      	for ( i = 0; i < sz-1; i++)
      	{
      		int flag = 1;//状态机标志位,代表数组本身元素就是从小到大排序的
      		int j = 0;
      		for ( j = 0; j < sz-1-i; j++)
      		{
      			if (arr[j]>arr[j+1])
      			{
      				flag = 0;//只要有一个地方需要排序,就置零
      				int t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mp;
      			}
      		}
      		if (1==flag)
      		{//第一轮排序结果都是1,说明没有地方需要排序
      			break;//直接跳出后面的循环,不需要再排序了
      		}
      	}
      }
      int main()
      {
      	//int arr[] = { 1,2,3,4,5,6,7,8,9,10 };
      	int arr[] = { 3,1,2,4,5,6,8,9,7,10 };
      	//写一个冒泡排序的函数,
      	//arr表示首元素的地址, &arr[0],也是首元素的地址
      	int sz = sizeof(arr) / sizeof(arr[0]);
      	bubble_sort(arr, sz);
      	int i = 0;
      	for ( i = 0; i < sz; i++)
      	{
      		printf("%d ", arr[i]);
      	}
      	return 0;
      }
      

      C语言数组超详细讲解上

      总结

      本文是对数组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下一篇将通过完成三子棋游戏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