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vue-resource 获取本地json数据404
  • 什么是vue-resource?

vue-resource 获取本地json数据404

在使用vue-cli搭建的vue项目中,使用vue-resource请求本地的json格式数据,来模仿服务端返回数据流程,但是请求不到json数据,返回404。

vue-resource 获取本地json数据404问题的解决

在网上查询了大量资料,大都是以前的版本,在build的dev-server.js中进行修改。但是最新的版本已经废除了dev-sever.js文件。

VUE开发请求本地数据的配置,早期的vue-cli下面有dev-server.js和dev-client.js两文件,请求本地数据在dev-server.js里配置,最新的vue-webpack-template 中已经去掉了dev-server.js和dev-client.js 改用webpack.dev.conf.js代替,所以 配置本地访问在webpack.dev.conf.js里配置。

但是以上步骤非常麻烦且有很多坑。

解决vue-resource使用本地json模拟服务端数据请求问题: vue-resource 的安装:

cnpm install vue-resource --save

在main.js中导入并使用

import vueResource from 'vue-resource';
Vue.use(vueResource);

模拟后台数据的json文件必须放在static目录下,其他目录不能访问

vue-resource 获取本地json数据404问题的解决

读取数据

vue-resource 获取本地json数据404问题的解决

调用成功之后返回数据

vue-resource 获取本地json数据404问题的解决

什么是vue-resource?

vue-resource是Vue.js的一款插件,它可以通过XMLHttpRequest或JSONP发起请求并处理响应,也就是说,jQuery中ajax能做的事情,vue-resource插件一样也能做到,而且vue-resource的API更为简洁。

此外,vue-resource还提供了非常有用的inteceptor功能,使用inteceptor可以在请求前和请求后附加一些行为,比如使用inteceptor在ajax请求时显示loading界面。

vue-resource是不是已经不那么陌生了,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vue-resouce的具体使用方法:

// 因为vue-resource依赖于vue.js,所以要先引入vue.js
<script src="https://www.freexyz.cn/dev/js/vue.js"></script>
<script src="https://www.freexyz.cn/dev/js/vue-resource.js"></script>

引入插件以后,我们再来看看它怎么使用:

// 全局引用 Vue.http.get('/someUrl', [options]).then(successCallback, errorCallback); Vue.http.post('/someUrl', [body], [options]).then(successCallback, errorCallback); 
// 基于某个Vue实例使用 var vm = new Vue(); vm.$http.get('/someUrl', [options]).then(successCallback, errorCallback); vm.$http.post('/someUrl', [body], [options]).then(successCallback, errorCallback);

可以看到,在发出请求以后,会有一个then对callback进行处理,看到then我们就会想到ES6里面的promise函数,这里确实是在promise的基础上进行封装的。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回调函数中使用箭

头函数,示例如下:

Vue.http.get('/someUrl', [options]).then((response) => {
  // 成功回调函数
}).catch((error) => {
   // 错误回调函数,会在整个请求过程中监听错误
})

vue-resource总共提供了7种请求API,如下所示:

  • get(url, [options])
  • head(url, [options])
  • delete(url, [options])
  • jsonp(url, [options])
  • post(url, [body], [options])
  • put(url, [body], [options])
  • patch(url, [body], [options])

值得注意的是API中的options属性,发送请求时的options选项对象包含以下属性:

参数 类型 描述
url string 请求的URL
method string 请求的HTTP方法,例如:'GET', 'POST'或其他HTTP方法
body Object, FormData string request body
params Object 请求的URL参数对象
headers Object request header
timeout number 单位为毫秒的请求超时时间 (0 表示无超时时间)
before function(request) 请求发送前的处理函数,类似于jQuery的beforeSend函数
progress function(event) ProgressEvent回调处理函数
credentials boolean 表示跨域请求时是否需要使用凭证
emulateHTTP boolean 发送PUT, PATCH, DELETE请求时以HTTP POST的方式发送,并设置请求头的X-HTTP-Method-Override
emulateJSON boolean 将request body以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content type发送(表单形式发送)

response对象包含以下属性:

方法 类型 描述
text() string 以string形式返回response body
json() Object 以JSON对象形式返回response body
blob() Blob 以二进制形式返回response body
属性 类型 描述
ok boolean 响应的HTTP状态码在200~299之间时,该属性为true
status number 响应的HTTP状态码
statusText string 响应的状态文本
headers Object 响应头

以上为个人经验,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